切换城市
扫一扫马上分享店铺
主讲老师: 季猛
培训时长:12 H
课程价格:面议
【课程大纲】
一、需求分析与信息系统开发模型:搞不清需求,就搞不好产品! 1. 失败的需求分析:模糊、不完整、不一致、冲突性、低价值需求导致的项目失败! 2.从需求分析到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型:基于PLM的产品创新孵化模型解析 1)项目型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模型 2)产品型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模型 3)平台型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模型 3.迭代式需求开发的基本原来和思维 1)定义:项目概念、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 2)驱动:用户主导 or 技术主导? 3)迭代:冰山模型--意识到的需求、未意识的需求和未梦想的需求的迭代式开发 4)控制:需求的一致性管理--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如何控制? 5)验证:真实的用户需求和意图如何验证? 二、项目问题研究和业务分析 1.需求(问题)的定义: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以及形成问题的缘由是什么? 1)用户陈述到用户需求的释义:用户陈述、用户需求、用户目标和产品需求之间的转换和定义; 2)需求的背景及动因分析:为什么会有这个需求?前因是什么?后果又是什么? 3)需求层级的定位:在哪个需求层面来解决问题? 2. 需求(问题)的分解:将一个含糊而大的需求分解成小需求,清晰之! 1)用户活动过程和业务流程解析:研究用户的业务或活动过程,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。 2)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:环境-人-系统三元分析法。 3)需求(问题)的分解:按流程分解、按属性分解 4)事故树分析法分析问题 5)问题分类统计:帕累托分析 6)确定利益相关者 3. 需求(问题)的挖掘:如何挖掘用户说不出、未梦想的需求? 1)用户对未知需求的反应 2)常见未知需求开发的风险:瀑布式需求开发 3)迭代需求开发模式 4)产品连续塑性:从粗产品模型到创新产品 4. 项目概念定义:新产品机会的定义 1)问题解决的方法类型 2)问题矛盾的分解 3)创新型问题的解决:TRIZ理论 4)产品概念的组成和定义 5)产品机会的描述:POS类、vision类文档 三. 系统工作原理设计和功能建模:项目基本的工作原理和模式如何设计? 1. 创新性解决问题:TRIZ模型 2. 项目解决方案的概念设计:减少负面因素、惰性环境、构建反向矛盾、事先预防、事后补救等 3. 系统黑盒子:功能、结构建模 4. 工作原理设计:现存对象、转换器和理想模型,黑盒子的分解 5. 抽象机器建模:能量源、工作体、控制系统、配置器等 1)执行类系统的功能抽象模型:如OA、ERP、CRM等 2)检测类系统的功能抽象模型:如视频监控、检测系统等 3)交互类系统的功能抽象模型:网站、平台等 6. 人机边界和交互关系:哪些任务人做?哪些系统做? 7. 项目的解决方案的概念设计和可行性分析 8. 系统基本构造和功能模块设计:如何设计产品的功能构造?从抽象的构造模型,形成实际产品架构? 1)基本功能构造:产品黑盒子 2)功能结构建模:活动图方式 3)功能结构建模:层级性功能结构 4)功能链的聚集 5)创建功能通用基 四、情景分析和业务流程建模 1、情景分析法的定义和用途 2、情景分析法的构成要素 3、角色设定 1)消费角色的分类 2)利益干系人 4、模拟场景 1)场景的类型--物理场景和社交场景 2)不同场景下使用的需求差异 5、任务分解、统筹和分派 1)人机之间的消费关系和过程 2)产品黑盒子构建:产品功能及工作流程设计 3)任务分析:职责流程图、活动图应用要点 a 用户任务模型 b 任务分析方法过程 c 面向过程的任务分析 d 面向对象的任务分析 e 以用户为中心的任务分析 五、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挖掘 1. 常见的用户需求细分方法:马斯洛需求分析等 2. 用户需求细分的原理:环境--人--产品之间的需求关系图 3. 环境适配型需求指标 1)人对环境的要求 2)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 3)人机交互对环境的影响 4. 人机交互型需求指标 1)可用性需求指标 2)体验性需求指标 3)社会性需求指标 5. 产品表现型需求指标 1)输入的扩展性和适配型 2)成本指标分解 3)时间指标 4)运行性能和有效性指标 5)输出质量和数量指标 6. 风险型需求指标 1)环境及干扰造成的风险 2)人机交互造成的风险 3)功能风险 4)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防控 6、需求指标分解 1)用户需求指标的分解:按流程分解和按属性分解 2)用户需求的分解和归类。 3)需求价值链的分析 7. 需求验证和跟踪 8. 需求基线划定和排序 1)需求优先级评价 2)需求工作量估算 3)基线划定与管理 六、需求冲突研究和概念设计:不用用户需求会产生哪些系统问题和矛盾?如何设计出不同产品概念? 1.用户需求-产品功能-规格之间的转化矩阵 2.系统冲突和问题研究:确定产品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 3.创新性解决问题:TRIZ原理 1)工程矛盾、技术矛盾、管理矛盾 2)矛盾矩阵 3)40个创新原理 4. 产品概念的生成方式 1)通过工作物理原理构建: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形成不同产品概念 2)通过分类表构建:根据产品构建不同形态和特征形成不同概念 5. 产品概念筛选测试 1)决策矩阵:结构化的概念选择方法 2)概念筛选 3)概念评分 4)概念测试 6. 概念原型化 七、产品标准化设计和规格设计:产品模块化、标准化、系列化、家族化设计(使用产品型系统) 1.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选择 2. 产品的定位和商业模式 3. 用户需求的差异化和标准化 4. 系统构造的标准化设计类型 5. 整合系统的标准件和定制件 1)确定候选平台 2)确定共享功能和变体设计 3)最优化选择 6. 产品模块化方法:集合法 7. 产品模块化方法:模块启发法 1)主干通路法 2)分支通路法 3)转换-传导模块 8.产品规格参数设计:如何根据用户不同需求,形成产品的基本规格? 1)产品规格建模 2)设定产品基准 3)从需求到规格的转换 4)规格参数的选择和平衡 5)产品工程要求确定:品质屋
【课程背景】
如何挖掘出潜在的、真实的、完整的用户需求? 如何有效控制需求变更,保证客户对需求的认可和一致性? 如何挖掘出高价值的用户需求? 如何让产品需求能够更好满足用户需求? 任何开发工作,不论是开发新产品新项目,还是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,判断其是否成功,无外乎:1)用户要满意、客户认可、市场接受;2)开发工作有更高的市场价值。前者意味着开发工作要能与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保持高度一致,后者意味着开发工作要能提供更高层次的用户体验,由于用户的需求是有层级的,对需求的满足和一致,只有在更高层级的满足,才能带来更大的价值,而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。 失败的需求分析,往往连用户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,客户、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对需求都有不同理解,导致变更频繁、周期延长,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,最后客户也不满意; 合格的需求分析,可以搞清用户意识到的需求,在一定的使用场景和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,解决用户当前面临的问题,但是否能兼顾到用户没有考虑到的问题,或者能够提供更好的体验,往往就没能做得更好; 成功的需求分析,不仅能搞清用户意识到的需求,还能分析出用户未意识的需求,并在用户纷乱繁杂的需求中,理出头绪,找出价值层级更高的需求。 人是复杂的动物,人的需求也是复杂多样的、而且是会变化的。对用户需求的开发如何做到:1)真实(用户陈述的需求并非真实需求);2)一致(不同的开发阶段,用户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);3)完整(用户意识到的需求只是部分需求并不完整);4)有层级(哪些需求是重要的,哪些是不重要的,不同的用户有不同需求,如何抓住那些价值更高的需求?)。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: 1)如何挖掘出真实、完整的用户需求,避免开发过程中反复的变更、返工,提升开发效率; 2)如何引导和控制用户,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满足用户需求,最终达成一致的满意结果; 3)如何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和用户,确定需求的差异和优先级,实现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; 4)如何通过研究用户体验价值,挖掘价值更高层级的需求,提升产品价值和效益。 进入"体验经济"时代,更好的体验,也就意味着更好的市场收益。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,只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,并有效地发掘和引导需求,才能开发成功的产品。本课程根据不同行业产品特性,提供一种通用的对需求挖掘、分析、开发的方法、工具和理论,来协助企业去搞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?这些方法和理论不仅仅可用于产品开发工作中,包括各类工作或生活中,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,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价值。
【课程时长】
12H
客户评分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0755-83802522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
成为发包方
发包指南
成为接包方
接包指南
招商中心
效果付费
认证机构
认证讲师
侵犯投诉
报名步骤
协议流程
支付方式
评价G分
常见问题
讲师查询
内训众包
名师汇
公开课
内训课
微课直播
关于搜根
重大事件
搜根文化
联系我们
媒体报道
使用合作网站账号一键登录